(108年10月)客戶詢問:
最近打算組裝一台電腦,剛好估狗到您的文章,獲益良多,非常感謝。
這邊想和您請教一下,目前CPU正在考量I5的9600(3.1Hz)和9600KF(3.7Hz),已經了解到後者是可以超頻的,但望向那多0.6的基礎頻率價差僅有700左右,若是非超頻玩家用了超頻CPU會不會顯得浪費啊?
不是很了解所謂的動態超頻(預設的最高頻率),假設今天我選了9600的CPU,基礎頻率僅有3.0,CPU依靠內建的動態超頻衝破這個數字的機會高嗎?
(P.S.組裝機器設定是遊戲機,會玩到3D遊戲,顯卡預計是配GTX1660或1660Ti)
.i5-9600 6C6T/3.1GHz (Turbo 4.6GHz)/L3快取9M/65W/UHD630內顯
.i5-9600KF 6C6T/3.7GHz (Turbo
4.6GHz)/L3快取9M/95W/無內顯/無風扇
問:在不超頻的情況下,多700元,多0.6GHz的基頻會不會很浪費?
答:每個人的需求、預算、體感都不同,其實你如果買I5-9600KF肯定是為了超頻,否則你買這一顆為何?假果是為了超頻,那麼主機板、塔扇、記憶體可能都要升級,因此您多花的錢肯定不只700元,因此不是這樣看的。
今天將這篇提出來其實並不是要回答客戶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基本上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主要看使用者「要或不要」買單而已。
主要想講二點:
一、寧可效能過剩,也不要效能不足
每個人的需求、預算、體感都不同,你的預算到哪裡,你就組到哪裡,不需要算那麼細,效能過剩又如何?你買手機怎麼從來沒考慮效能過剩的問題?
二、電腦是自己在用,不需要為難自己
如果你真的希望遊戲效能要好,我會建議你直接組i7就好,一台電腦買來用3~5年,沒有必要在那邊算CP值,你CP值算了半天,然後呢?然後你就買CP值最高的那一款嗎?其實也不是嘛。
最後我要再補充一點:算CP值在我看來都是假議題
為何?價格是會變動的,而且新產品會一直推出,你怎麼算都不對,就拿本案例來說好了,i5-9600(3.1Hz)和i5-9600KF(3.7Hz), 差700元?只有差700元嗎?其實不是,所以怎麼會用700元的價差去算呢?搞了半天就是算錯了搞錯。
再來,這位客戶只說是「遊戲機」但並沒有說預算多少,也沒有說是玩什麼遊戲,這要怎麼給建議?
根本沒有辦法給建議。
最忠肯的建議就是:電腦是你自己在用,請不要為難你自己。
你的預算到哪裡,你就組到哪裡。
2024年9月更新
一分錢一分貨,電腦組裝有大原則,但沒有標準答案。
說到底還是要看個人,看需求、看預算,看個人喜好。
而再說白一點,其實是看預算,預算能到哪裡,就組到哪裡。
如果預算真的不夠,那就是先存錢,而不是急著先買。
千萬不要想說,我先買,等改天再來升級。
你現在都還沒買,就已經在想改天要升級了,那你為何不一次組到位,然後用五年,五年後就算電腦沒有故障,你也可以再買一台新的。
而不是都還沒買,就先考慮要升級,然後先勉強買一台,先頂著用。
其實電腦是你自己在用,你又何苦為難你自己。
再來,只要預算OK,寧可效能過剩,也不要效能不足。
因為你無論怎麼精打細算,明年電腦一樣會出新款,你比不完的啦。
再說,電腦是你自己在用,你自己覺得爽就好,你管別人怎麼說。
2025年1月更新
講講朋友的例子,她目前是文書需求,電腦只要有SSD,記憶體最少16G,基本上CPU就算用10年前的第4代I5-4400也OK,因為需求性的問題就是這樣用的。
但後來因為有客戶淘汰的電腦,我就建議她將CPU一路從I5-4400升到I5-6500,後來又升到I7-6700,也就是想要說的是現在明明是第14代了,還是在用第6代的CPU,個人想法與他溝通過後也覺得很OK,沒問題。
直到去年月換了AMD的R9-9700X之後,你猜怎麼著? 幫他這樣處理他的電腦變的好快,雖然只是文書需求,新舊電腦一比下去,也是可以明顯感覺到新電腦變的好快。
他說以前開一個檔案可能就是1.5秒,但新電腦不到1秒,簡單講就是,其實早該換電腦了。
這就是沒換的理由是,舊電腦還能用,速度也還行,真的沒必要換。
但當他實際換了新電腦之後,又覺得,幹嘛為難自己,幹嘛用一台8年前的舊電腦?
對了為何突發奇想,為什麼突然換AMD的CPU,那也是因為太久沒有組AMD的電腦就與朋友討論,接下來要開始組AMD的電腦了,所以先組來用用看。
這一台R9-9700X也用了三個月了,怎麼說呢,簡單講,那怕是文書需求,也會覺得差不多5年就要換一台,速度真的有差,真的會變快。
文書需求都這樣了,遊戲或繪圖需求更不用說了,差不多5年就要換一台,為何? 因為真的比較快囉!也是要考慮再三再下手。
相關文:I5-6400+16G+GTX960 玩3A大作覺得LAG,把顯卡升級到RTX2060 SUPER 8G 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