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購與推薦】視訊/網路攝影機(2025年3月)

 

客戶來詢問:
我最近需要進修語言,要買麥克風&鏡頭,請問有沒有推薦,問專業的比較快。
 



以前想要視訊一定要買網路攝影機(攝像頭),但在2013年智慧型手機開始普級之後,網路攝影機感覺不太需要了,用手機就好了嘛,又方便。

但自從2021年因疫情的關係,在家上課或在家辦公(視訊會議)的需求大增,筆電反而越賣越好,為何?

因為筆電自帶攝像頭,雖然筆電自帶的攝像頭通常只有720p HD ,但應付一般的需求也夠用了。

而桌機呢?你就只能再加購一個網路攝影機了,好在也不貴,1~2千左右,關鍵點是鏡頭的畫質高低,畫質越高越貴。

注意:你家的寬頻速度也不能太慢,最少要60M/20M以上。

現在2023年疫情比較趨緩了,一般人居家上課辦公的情況大大降低,目前網路攝影機的需求又下滑了,畢竟用手機視訊確實是比用網路攝影機更簡單方便。

另外你如果需要視訊+對話,建議直接買一個耳罩式有含麥克風的耳麥,這樣會比較方便一點。
 



網路攝影機 (視訊、攝像頭)的選購要點,簡單講有三點:畫質、品牌、價格。

一、畫質 (最大解析度)
目前大部份的22吋以上液晶螢幕的常見解析度為1920*1080px (簡稱1080P)

你在看Youtube影片時應該會注意到有一項「畫質」可選擇,通常有240P360P480P720P1080P1440P(2K)4K這幾種可以選擇,預設值通常是360P480P

越高畫質影片越清楚,影片檔也會大,你在看影片時感覺就會等比較久,這一點請注意。


常見的影片格式(畫質)如下:
240p 352 x 240 pixel (VCD畫質)
360p640 x 360 pixel
480p720 x 480 pixel (DVD畫質 720 x 576 720 x 480)
720p1280 x 720 pixel (HD畫質)
1080p 1920 x 1080 pixel (FHD畫質)
1440P(2K)  2560 x 1440 pixel (QHD畫質)
2160P(4K)  3840 x 2160 pixel 4096 x 2160 pixel (兩種規格)

因此你在選擇網路攝影機時,首先要注意最大的解析度為何? 最少要720P,最好是1080P

再來就是注意一些附加的功能,例如:自動對焦、麥克風、自動補光、去除雜訊等等。



二、品牌
網路攝影機的品牌眾多,很多都是你根本沒聽過的廠牌,價格也很便宜幾百塊就有,那要挑哪個品牌比較好?

除非你有品牌偏好,或是已經很確定知道買哪一顆了,否則我會建議你選擇大品牌,例如「羅技」比較保險一點,因為你買網路攝影機不光是硬體,還有附加的軟體以及後續的保固及維修服務,因此直接選擇知名品牌對你會比較簡單一點。



三、價格
影片畫質越好,附加功能越多,價格越貴。

一般視訊的基本款就是720P,固定對焦,幾百元就有,如果要再好一點有自動對焦價格當然會再高一些,如果是畫質1080P那當然更貴,一般來說預算抓在1000~3000元之間。

 




以下我就挑了三款羅技的網路攝影機給您參考。

注意:以下攝影機並不是隨插即用,請到羅技官網下載Camera Settings並安裝

▲羅技 C270 HD
最大解析度: 720p/30fps
對焦類型: 固定焦距
鏡頭技術:標準
內建麥克風:單聲道
.視野:60°
.電腦螢幕通用腳架,適用於筆記型電腦、LCD 或螢幕

.價格:約799元→pchome蝦皮商城

▲羅技C925e HD網路攝影機
最大解析度: 1080p Full HD 視訊通話 
對焦類型: 自動對焦
內建內建隱藏式麥克風
可旋轉的收折攜帶式設計
.價格:約3490元→pchome蝦皮商城



▲羅技 StreamCam 直播攝影機 (/白兩種顏色)
最大解析度1080p Full HD  / 60fps 直播
對焦類型自動對焦、人臉追蹤
1.5公尺usb 3.1 Gen 1 Type-C連接
.價格:3390元→pchome蝦皮商城銀角分期

以上三款簡單講就是看你是否要有1080P,以及是否在意畫質及麥克風收音。

關於麥克風收音通常是會再買一個麥克風或是用耳麥收音會比較清楚一點,請參考:我的耳麥在筆電使用正常(有聲有麥),在桌機有聲無麥 (麥克風無法收音),為什麼?

好,本文就到這裡給您參考。


1:可否請您推薦視訊用的鏡頭, 可用在筆電與桌上型電腦, 適合遠距教學使用。 

我常用的軟體是zoom, google meet, cisco, Line, Skype 或者 Facebook Messenger,有支援嗎?

我的筆電已經有鏡頭了,但是視訊畫面不清晰,可以加裝羅技 C925E改善畫面,讓畫質更清晰嗎?  

答:只要你的攝像頭能正常使用,都有支援。

羅技 C925E 支援1080p,一般常見是720P
(
如果你有看youtube右下角有一個齒輪可以讓你選擇畫質,就是這個幾P)

你會覺得視訊畫面不清晰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你的寬頻太慢,建議要到60M/20M以上,否則你攝像頭買的再好都沒用,還是會不清晰。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是誰的畫面不清楚?是對方的畫面不清楚,還是你自己的畫面不清楚?

也就是說你要先確保你自己的畫質有到720P以上,網速有60M以上,但你不知道對方的網速行不行啊? 如果對方鏡頭很差,網速很慢,那別人看你照樣是不清晰。

問2:可以推薦一下一般家庭用的網路攝影機嗎? 要24小時錄影、監控用的。

答:請參考 TOTOLINK C2 旋轉式 WIFI網路攝影機 (簡單、方便、好用)

 

問3:我想買羅技 C922 PRO STREAM網路攝影機,但我如果插在前面的USB孔,會不會造成供電不足?

或我再買一條USB延長線,然後從後面拉來前面,這樣會比直接插前面的USB要好嗎?

答:只要你的電腦不要太舊,本來就可以插前面的在前面的USB,萬一你插前面如果真有問題換插後面即可。

攝影機本身的USB線應該都夠長,所以不需要另外再買一條USB延長線,但如果您要買也行,只是一般來說,能不要用延長線就不要用。


 

▼其他電腦周邊的選購與推薦:

1. 螢幕  / 電競螢幕
2. 鍵盤、滑鼠、喇叭
3. 耳機麥克風 
4. 網路攝影機  (本文)
5. 無線路由器 & 交換器   
6. UPS 不斷電系統   
7. 點陣/噴墨/連續供墨/雷射印表機
8. USB隨身碟/2.5吋行動硬碟/3.5吋外接硬碟/SSD行動硬碟
9. NAS 網路儲存裝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站長資訊:嘉豐電腦 

 詢問方式:常遇到的問題
 電腦組裝:找嘉豐/組電腦



以上文章部分出處於  歐飛先生僅供技術學習交流使用如有冒犯之處請來信告知


熱門討論案例

最常遇到問題

【懶人專用】電腦零組件及週邊設備選購系列彙整說明(2025年3月)

  ( 新 ) 客戶詢問: 請問有沒有一系列從頭講解電腦組成 ? 嘉豐: 有,目前有開放一個「電腦選購」系列,就是專門在講解電腦組成的零組件及選購,隨著該系列文章文章越來越多,很多新 ( 舊 ) 客戶可能找不到,所以會陸陸續續把電腦零組件選購說明整合在這一篇。 以下的零組件選購文也會一直不斷疊代更新。 一、電腦主機零組件:   ▎ CPU   (2025年3月) ▎主機板   (2025年3月) ▎顯示卡      (2025年3月) ▎記憶體    (2025年3月) ▎固態硬碟 SSD     (2025年3月) ▎傳統硬碟 HDD     (2025年3 月) ▎電源供應器      (2025年 3 月) ▎內接 DVD 燒錄/藍光燒錄/外接式光碟機      (2025年3月) ▎機殼      (2025年3月) ▎ CPU 散熱器      (2025年3月)   二、週邊設備 ▎螢幕      (2025年3月) ▎電競螢幕   (2025年3月) ▎鍵盤、滑鼠、喇叭      (2025年3 月) ▎耳機麥克風     (2025年3月) ▎網路攝影機   (2025年3月)   ▎無線路由器 (wifi) & 交換器      (2025年3月) ▎ UPS 不斷電系統   (2025年3月)     ▎點陣 / 噴墨 / 雷射印表機   (2025年3月)   ▎ USB 隨身碟/ 2.5 吋行動硬碟/ 3.5 吋外接硬碟   (2025年3月) ▎ NAS 網路儲存裝置   (2025年3月)   ▎客戶專用/電腦週邊設備的選購建議   ...

【懶人專用包】筆電選購建議與常見問題(2024年)

  本文收錄的是筆電選購的常見問題,建議您可以利用「 Ctrl+F 」來搜尋本文的關鍵字,這樣比較快一點,否則本文的文章真的太多了,不要說你,連我自己也看不過來。   ※ ( 以下文章無法點選還再補文中 ) 筆電選購懶人包目錄 一、 常見問題   ←推薦 二、 筆電推薦 / 報明牌   ←推薦 三、 網友詢問系列   ←這是最受歡迎的系列 四、 筆電選購問題 五、 筆電選購經驗談 六、 教學-學習文 七、 筆電升級及維修   一、常見問題   1.   詢問筆電評價如何,可不可以買?   ←筆電問題,發問技巧 2.   筆電選購推薦:如何挑選一台筆電    ←這一篇是筆電選購的精華版 3.  筆電的規格怎麼看 4.   筆電選購最常被問的三個問題 5.  筆電改機後的保固怎麼算? 6.   買筆電時,您需要注意的雷區 7.  大原則你掌握好,小細節你自己取捨,不用太糾結 8.  筆電要買什麼牌子比較合適? 9.  購買全新筆電的注意事項   10.  我想要一台 14 吋、輕薄、高效能的筆電,預算 5 萬 11.  你應該把重點放在保固與維修 12.  我想要挑一台繪圖用的筆電     13.  如果我要買筆電,我會買哪一台?   14.  Mac 的筆電可以買嗎? 15.  筆電的 CPU 型號怎麼看?   16.   微軟的筆電 Surface Pro 6 可以買嗎?   ↑回目錄   二、筆電推薦 / 報明牌 1.  筆電推薦報明牌:文書型 / 輕量 2D 遊戲 / 輕量 2D 繪圖   2.   筆電推薦報明牌:高效能型消費機/影像處理/ 2D 繪圖需求 3.   筆電推薦報明牌:電競型 / 遊戲機 / 適合 3D 遊戲 ...

【每月電腦組裝資訊】目前RTX50系列顯卡持續缺貨,40系列高階顯卡也缺,最近組裝非常尷尬,有錢但是沒卡!(2025年3月版)

目前每個月都會新增一篇電腦組裝說明,其實組裝的 大原則 都是一樣的,會在文章前面補充一些當月的組裝最新資訊,如下: 一 、RTX5090、5080、5070TI,2月已經限量上市了,但持續缺貨中! 等了二年新款的RTX50系列終於在1/31上市了,但只有兩款最高階的5090(大約8萬多,史上最高顯卡)及5080(大約4萬多),開賣第一天就沒貨了,缺貨。 2月上市5070TI(大約3萬)照樣是開賣第一天就缺貨。 接下來3月會上市5070(大約2萬),但就算有上市也不確定有貨,說穿了,剛上市都是限量啊~ 好,總之本月組裝如果顯卡是4060或4060TI,你不需要糾結,放心組,因為RTX5060目前根本還沒看到影子,上市日期遙遙無期。 因為目前50系列大缺貨,導致4070以上的高階顯卡,也都被掃光了。 上個月你組4070S還有貨,這個月你就算想要4070也沒都貨了。 簡單講最近如果要組裝高階遊戲機會非常尷尬,有錢但沒卡! 很多客戶急著問: 何時有50卡? 答:不知道,而且現在就算你能買到50卡,那卡也會非常貴,而且更氣人的是,你有錢都不一定買的到! (限量是殘酷的) 請參考: 【電腦組裝】最近(2025年2月)一大堆人要組RTX50系列顯卡,但就是缺貨啊~~ 二、Intel第15代桌上型CPU Core Ultra 200U5 非K系列及B860主機板、1月份已經上市。 去年10月份K版CPU及Z890主機板上市,想說再等2個月隔年1月,非K版及B版就會上來市了。 結果B860上市了,但價格之當初B760剛上市時差不多,五年保的板子要6~7千塊。 但CPU 只有U5 225F、225、235三款上市,那U3、U7、U9的非K呢?  (答:不知道) 如果想組Intel的朋友這下就很尷尬了,非K目前只有U5可選...... 而且往年都是新款比舊款要快,但這一台是Ultra 200S系列,效能並沒有明顯提高,但功耗有大幅降低(也會比較低溫),然後價格又比較貴。 這裡的貴是指U5 235比R5 9600X更貴,主機板也更貴,唉~~ 簡單講就是除非是指定就是要組Intel,否則現階段很多使用者會改組AMD,這是真的!   三、AMD Ryzen 9000系列處理器,搭配B650、X870主機板,2024/8月上市 一樣是AM5腳位,都有標配RDNA內顯、只支援DD...

【電競螢幕如何選購與推薦】遊戲/繪圖型/剪輯需求:2K或4K螢幕(2025年3月)

  在提議的前提: 很多人買電競螢幕有三個常見的誤區   一、以為我只要買2K或4K電競螢幕遊戲 效果就會更好,其實並不是 遊戲效果主要還是看電腦效能 ( 特別是 CPU 及顯示卡效能 ) ,並不是你買電競螢幕遊戲效果就能更好 ,說不定反而遊戲會更卡,因為2K或4K螢幕更吃電腦效能。 二、 以為我只要買 2K 或 4K 螢幕,畫質就會比較好 。 其實不一定,這只是在同樣的尺寸下解析度更高(可視畫面更多),2K或4K螢幕對於遊戲、繪圖、剪輯需求來說有用,但對於一般文書上網用途,你用2K或4K螢幕說不定反而會覺得不適應。 三、以為我只要買高刷新率(例如144Hz)畫面就會更流暢 其實不一定,如果你是遊戲需求,高刷新率可能有差,但文書需求高刷新率沒什麼感覺,再說文書需求通常有內顯,內顯不一定有支援高刷。 四、 買 4K 螢幕「看 4K 影片」跟「玩 3D 遊戲」是不同的概念 簡單來說 只要你是新電腦,就算只有內顯 HUD630 一樣有支援 4K 螢幕,看 4K 影片沒問題,在玩 3D 遊戲就會卡,因為玩 3D 遊戲吃顯示卡效能。 因為你的螢幕是新的,電腦是舊的,電腦的效能跟不上你的電競螢幕 請參考: 玩遊戲有些場景會破圖,為什麼?  (答:螢幕太好,顯卡效能跟不上,換成1080P螢幕就正常了) 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請參考: 我最近換了4K螢幕,只有內顯,連上網都感覺LAG,需要什麼等級的顯卡才能順暢 ? (答:建議RTX3050以上) 以前電競螢幕很貴,一般使用者並不會買,但現在27吋的2K電競螢幕的價格已經跌到5~6千元了 ,很多人就會想說換個2K或4K螢幕來玩玩看,然後就悲劇了。 因為你的螢幕是新的,電腦是舊的,電腦的效能跟不上你的電競螢幕,請參考: 玩遊戲有些場景會破圖,為什麼?  (螢幕太好,顯卡效能跟不上,換成1080P螢幕就正常了) 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請參考: 我最近換了4K螢幕,只有內顯,連上網都感覺LAG,需要什麼等級的顯卡才能順暢 ? (建議RTX3050以上)   以上簡單講就是 以為我螢幕買好一點,看影片、繪圖、玩遊戲就會畫質就會越好,錯,這只對了一半 , 你螢幕買的很好,但你的電腦效能跟不上也沒用 。 舉例, 有客戶買一台4K螢幕以為玩遊戲就好棒棒,結果卡的要死? 為何?因為舊電腦的效能...

【電腦組裝】機殼的選購與推薦 (2025年3月)

  客戶來電詢問: 請問有什麼種類的機殼是注重在散熱? 嘉豐: 依據您提問的意思是想了解一下 什麼樣的機殼散熱比較好 ,然後再推薦你幾個 散熱好的機殼 想法意思 ! 先在此提結語,每個人的需求與預算都不同, 沒有一款機殼是完美的,每一款機殼都有優缺點,而且很多時候優缺點還是可以互換的 。 舉例,通常散熱越好的機殼,風扇越多,灰塵就越多,而且會越吵,相信這不是您會是理想的機殼模式。 而是您想要追求的是一個符合你個人需求 + 喜好的平衡點, 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散熱要好,你要散熱好,那為何不直接開冷氣豈不是更好,電腦涼,你也跟著涼爽? ( 舉例 )   在一開始先講機殼的選購要點,共8點如下: 1. 機殼不要太小,建議要ATX型/標準型 方便散熱、安裝與整線 如果是文書機可以考慮用小機殼,但我建議最好是ATX標準型機殼。 2. 機殼最少會有一個後置風扇,最好是前、後風扇各1 現在有不少機殼都是原裝後1+前2,直接選這樣形式會比較好。 3.  注意風冷(塔扇)散熱器的限高,與水冷支援的規格     空冷:常見塔扇高度通常在16cm以內,所以機殼支援塔扇的高度最少要16cm 水冷:如果你是買360水冷,那你的機殼就一定要有支援360水冷。 4.   顯卡的限長 如果你的顯卡超過30cm,就一定要注意機殼是否有支援。 5. 如果希望散熱好,就選擇上方有散熱孔的機殼    現在有側邊散熱孔的機殼很少,散熱通常是前進-後出 關於機殼的散熱效果,除了風扇數量之外,差別就在於有沒有上方散熱孔。 6. 價格約在1000~3000之間  太便宜或太貴都不建議,通常價格在1千元以上的機殼,鐵板都不會太薄,比較有品質, 而1千元以內的機殼就不用考慮了啦。 7. 是否要裝光碟機,HDD要裝幾顆? 目前新款的機殼大都沒有光碟機的空間,而且傳統硬碟HDD的空間通常只有2顆。 8. 目前新殼的機殼通常有玻璃側透,有一些還會原裝RGB風扇 玻璃側透跟RGB風扇不影響效能,純粹看個人喜好。 9. 沒有一殼機殼是完美的,所以你要抓大放小。 您想要的散熱好,又靜音、方便清潔、有質感,又便宜 (沒有這種機殼), 主要就是根據你自己的需求、預算、喜好,然後抓大放小,不需要糾結,你的機殼買的再好,都跟你的...

【選購與推薦】SSD固態硬碟(2025年3月)

先講SSD的選購重點: 容量1~2TB,大品牌 (例如美光、金士頓)、 五年保,TLC顆粒  (沒有講是什麼顆粒通常都是QLC顆粒)。   目前固態硬碟 ( 以下簡稱 SSD) 已經是標配了 , 甚至可以說已經主流了,也就是說現在電腦可以不裝傳統硬碟 ( 以下簡稱 HDD) ,但一定要有 SSD 。 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客戶只裝 SSD ,也就是 只裝 2 顆 SSD ( 一顆系統碟+一顆資料碟 ) ,但沒有 HDD 。 為何說現在裝 SSD 已經是標配? 1.  速度快: SSD 的讀取速度是 500m/s 以上,傳統碟碟約 100m/s 左右 2.  價格合理: 500GB( 約 1000 多 ) 、 1TB( 約 2000 多 ) 、 2TB( 約 3 千多 ) 就算文書機也要裝 SSD ,速度真的會有明顯的改善。   .2018年以前的主流SSD是 Sata  SSD Sata的速度天花板大約是500MB/s。 .2018~2022年的主流SSD是M.2  Gen3  SSD Gen3的速度天花板大約是讀:3500MB/s,這個速度對於大部份的使用者來說其實也夠用了。 .2023年以後的主流SSD是M.2  Gen4  SSD Gen4的速度天花板大約是讀:7000MB/s。 .從2023年開始最新的M.2  Gen5  SSD上市了 速度最少是10000MB/s起跳,速度直接比Gen4快上一倍這個肯定是優點,但目前Gen5還不普級,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大部份的主機板並不支援Gen5,而且Gen5 SSD價格貴很多。 所以現在(2024年)組裝的新電腦是直接Gen4 SSD了。(除非是真的預算很有限或舊電腦,才會考慮Gen3) 請參考: SSD PCIe Gen 3  與  PCIe Gen 4  有何差異? 至於舊款的2.5吋Sata接口的SSD,目前也還有,如果你的電腦是2017年以前的舊電腦,建議裝Sata接口的SSD會比較保險一點。 先提結論: SSD 用過就回不去了。 SSD 的選購要點: SSD 是一定要的,容量最少 500G (建議直接1TB或2TB),M.2 Gen4 ,大品牌。 如果...

【客戶專用】AMD Ryzen 9000系列R5-9600X+32G+RTX4060TI遊戲/繪圖機組裝說明

  客戶來詢問: .需求: 3D遊戲(不要求效能全開),希望顯卡是RTX4060TI .預算: 40~50K .軟體: win11(彩盒版本),Office不用 .其他: 不要光碟機、不用HDD,2號君主靜音機殼 有HDMI,1080P螢幕 電腦出問題的話,不論是否維修都可以請您解惑嗎?   1.  目前組裝intel或AMD都可以,如果客戶沒有指定個人會以Intel為主,本例採用AMD Ryzen 9000系列。 2.   電腦有問題請直接跟我聯絡,直接用Email,最好能把你的問題拍下來或 截圖 給我。請參考: 電腦故障送修流程 3.  新電腦的只支援HDMI或DP,如果螢幕只有VGA或DVI那就是要加購轉接線。   客戶這台AMD 9000系列 R5-9600X 規格如下: .AMD R5-9600X【6核/12緒】3.9G(↑5.4G)具RDNA內顯/65W .Scythe 鎌刀 SCMG-6000 無限六 (單塔/12cm風扇) .華碩 TUF GAMING B650-E WIFI  (ATX/1H1P/IWi-Fi 6E+BT 5.2) .金士頓 Fury Beast DDR5-6000 32G (16G*2條/黑散熱片) .美光 Crucial T500 1TB/M.2 PCIe Gen4  (C槽系統碟) .美光 Crucial T500 1TB/M.2 PCIe Gen4  (D槽資料碟)  .技嘉 RTX 4060 Ti EAGLE OC 8G  (三風扇) .海韻 CORE GX-650 ATX3 (80+金牌/ATX3.1/PCIe 5.1/全模組) .君主 AIR 1000 SILENT - 黑色(ATX/無燈光/內建風扇前2+後1) .Win11 家用彩盒版 (正版)可換電腦重灌   接續說明如下: 遊戲/繪圖/剪輯需求,最少就是組一台I5/R5遊戲機 顯卡建議最少要RTX4060以上。 如果客戶的螢幕是FHD (1920x1080),那顯卡目前建議是RTX4060起跳,如果是2K螢幕則是建議再升一級到RTX4060TI→ 說明 。 以I5/R5來說顯卡通常最多搭到RTX4060TI,比較少RTX4070以上,理...

【選購與推薦】NAS網路儲存裝置:檔案備份及檔案分享(2025年3月)

  NAS( 網路儲存裝置 ) 的功能有很多,一般使用者與玩家的需求也不同,本文我主要是針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明。 NAS 其實就是一台小電腦 ,搭配相關的 APP 之後功能其實非常多,例如網站伺服器、檔案伺服器、郵件伺服器,經常 BT 下載的使用者還可以直接在 NAS 上設定 BT 下載等等。 但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買 NAS 主要還是為了 檔案備份 及 檔案分享 這兩個功能,另外 NAS 還有 資料夾的權限功能 ,這也是很多使用者需要的功能,特別是中小型企業。 如果你有「大量及頻繁」的備份需求,那 NAS 是一定要的,你用 NAS 備份,肯定比你插行動硬碟來備份還要方便,缺點就是 NAS 比較貴。 另外 NAS 雖然可以設定一對一備份 (RAID 1) ,但就算 NAS 本身自動備份也並非萬無一失,總之, 如果您的檔案非常重要,請多備幾份 ,而不是把備份全交給 NAS ,那萬一 NAS 自己掛了,你就完蛋了。 關於NAS的選購,一開始我先總結一下: 沒有一種完美的備份方案,又省錢,又安全,又省時間,你只能針對自己的需求及預算抓大放小 ,而不是都不備份,等到檔案不見了才在怪硬碟爛或是Win系統爛(中毒)。 如果你有檔案分享與備份的需求,NAS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只要你家有路由器, 你加裝一台NAS真的不困難,缺點只有一個,要多花錢 ,這一點沒辦法,這就要看你是想要方便,還是想要省錢了。 但你要這樣想,跟你的硬碟故障「資料救援」比較起來(最少2~3萬救援費用),買台NAS似乎也不貴,入門款2槽的機型幾千塊就有了,現在反而是硬碟比較貴,例如光是一顆24TB的NAS碟都要2萬了,買兩顆就4萬了....   好,關於 NAS 的選購請看以下常見問題: 問 1 :什麼人需要 NAS ? 答:一般使用者 如果有 大量的檔案 ( 圖片或影片 ) 需要備份 ,最簡單的作法就是備份在行動硬碟裡,但每次都要拔插行動硬碟很麻煩,如果能透過網路直接備份或存取相對方便很多。 而 中小企業 則是需要有 檔案分享 及 資料夾權限 控管功能。 至於有些人會有定期備份的需求,這也可以透過 NAS 提供的備份 APP 來處理,可以幫你把電腦裡的檔案 同步備份 到 NAS 。    注意: 如果您需要備份的檔案不多 ( 例如低於...

【電腦螢幕推薦】螢幕選購依需求不同有三種:通用型(1080P)、電競型(2K)、繪圖型(4K)(2025年3月)

  在開始前先提說明:買螢幕有四個常見的誤區 一、 很多人以為我只要買電競螢幕,遊戲的效果就會更好,其實並不是 ,而是遊戲效果主要還是看電腦效能 ( 特別是 CPU 及 顯示卡 效能 ) ,並不是你買電競螢幕遊戲效果就能更好。 二、 以為只要買 2K 或 4K 螢幕,畫質就會比較好,其實並不是 這只是在同樣的尺寸下解析度更高 ( 可視畫面更多 ) , 2K 或 4K 螢幕對於遊戲、繪圖、影像編輯來說有幫助,但對於一般文書上網看影片用途,你用 2K 或 4K 螢幕可能反而不適應。 三、以為我只要買高刷新率(例如144Hz)畫面就會更流暢 其實不一定,如果你是遊戲需求,高刷新率可能有差,但文書需求高刷新率沒什麼感覺,再說文書需求通常有內顯,內顯不一定有支援高刷。 四、 買 4K 螢幕「看 4K 影片」跟「玩 3D 遊戲」是不同的概念 簡單來說,只要你是買新電腦,就算只有內顯 HUD630 一樣有支援 4K 螢幕,看 4K 影片沒問題,但玩 3D 遊戲就會卡,因為玩 3D 遊戲吃顯卡效能。   一開紿我先講結論,如果你很忙,你直接看以下六點總結即可: 一.  買新螢幕,一定要選擇有支援 HDMI 的螢幕。 因為 2019 年以後新款的顯示卡只支援 HDMI 或 DP 。 請參考: 請問您的螢幕線是 D-Sub 、 DVI 、 HDMI 或 DP ?   二.  一般使用者選購螢幕不外乎三個考量:尺寸、價格、廠牌。 尺寸: 目前的主流規格約 24~27 吋 ,解析度1080P。 價格: 3000~5000 之間最常見 廠牌: 買你聽過的大品牌,這樣後續維修保固會比較好。 建議: 挑一個27吋,有HDMI、1080P、大約3~4千元即可。 通常是建議選國內品牌,為何?價格便宜、品質還行,送修方便。 請參考: 我要買一個新螢幕,希望不要太亮、不要太黃,畫質不要太差,可以幫我挑一下嗎 ?   三、針對需求:文書上網、遊戲、繪圖及影片剪輯 文書上網: 27吋,1080P解析度,有HDMI,3千左右 遊戲需求: 27吋,2K解析度,更新率120Hz以上,5千左右 繪圖及影片剪輯: 27吋,4K解析度,更新率最少60Hz以上,1萬以上。 其實無論你是什麼需求,買一台27吋,1080P解析度,更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