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電腦組裝】RAM記憶體的選購與推薦(2025年8月)

 

如果您是文書需求 (上網、打字、看影片)

記憶體8G也能用,但目前2025年記憶體最少16G,如果預算OK的話,也可以直接裝到32G省事省心

(目前建議無論你是什麼需求都是32G起跳)

如果您是玩遊戲、圖片處理、影片剪輯、美工繪圖

則應選擇單條容量大的記憶體,例如16G*2=32G  32G*2=64G
(
目前常見的遊戲繪圖機,記憶體標配最少要32G)      


先來三個2025年會遇到的問題。
問1:我現在買電腦是不是要用DDR5記憶體?
答:2022年的第12代以後有支援DDR5但DDR5的價格一直比DDR4更貴,但在實際體感上又感覺不出來差別,所以DDR5一直無法全面取代DDR4。

直到2025年7月以後,DDR4與DDR5的價格幾乎一樣,也就是現在組裝新電腦一律是DDR5了,不用再考慮DDR4了。

也就是說,現在DDR4與DDR5終於世代交替了。

注意了:DDR5DDR4不能混插,你如果選擇了DDR4,將來是不能升級成DDR5的,除非你把主機板跟記憶體全部一起換掉。


請參考:I5-13500應該搭DDR5,還是DDR4 記憶體? 

還有,如果你最需要的是穩定性,那我會直接建議你用DDR4,真的比較穩定,以故障率來說,DDR4是比較低的。


問2:我覺現目前(2025)還是要組DDR5比較好,以免未來不能升級。
答:如果您有DDR5的需求那當然組DDR5,但如果是考慮未來升級的問題,我是覺得這個問題不存在。

理由很簡單,目前新電腦通常裝到32G(DDR4)就很夠用了,就算真的不夠用,未來再加32G到64G也不是問題,不存在不能升級的問題。

再說了,一台電腦用5~6年,了不起用10年,但您也不太可能等到10年後才要升級記憶體,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才會說您考慮的問題不存在。

依據實際狀況目前為止其實是,在使用當中其實感覺不太出來DDR4與DDR5的差別,但如果您想用DDR5那就用DDR5,這樣是最簡單,再說現在DDR4與DDR5的價格幾乎一樣,所以DDR4就是確定再見了。


問3:請問記憶體32G是不是比16G更快? 是不是雙通道比單通道更快?
答:32G不代表比16G更快,只是記憶體32G比較大,你可以同時載入更多的軟體或檔案 。

至於雙通道,其實你可以忽略不計,因為你感覺不出來差別,除非你真的用軟體去測,那肯定是雙通道>單通道。

雙通道的迷思
理論上雙通道會比單通道快,有些人就會執著於一定要雙通道,等升級為雙通道之後又問:怎麼感覺不出來有比較快?
那這樣豈不是很多餘嗎? 在之前就有提到是感覺不出來比較快,又很執著,現在花錢升級後也真的感覺不出來,再來責怪?


▼直接來看一則實例:8年前的第六代i5-6500+16G記憶體,請問有需要加記憶體嗎?

▲這台記憶體最多可以插4條,目前插了2條跑雙通道,8G*2=16G

開機後佔用3G,把常用的軟體全部打開後目前共用了7.4G(47%)

以前我們會覺得佔不到50%不用升級記憶體,而事實上如果你能把記憶體升級到32G,理論上電腦其實會比16G更順一點。

請參考:【維修經驗談】RAM記憶體要裝幾G才夠用? 平常需要特地清空記憶體,提升電腦效能嗎?

所以記憶體到底要插幾G才夠,這個看你需求,請接著往下看。



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您了解記憶體的專有名詞與如何選購一條合適的記憶體。

202111月第12代上市搭配600系列主機板有支援DDR5記憶體,今年(2025)是DDR4與DDR5的世代交替。

目前記憶體的主流是以DDR5、容量是8G16G32G,要怎麼看?

單條:美光Micron Crucial 8G DDR5 4800
雙條:美光Micron Crucial 16G (雙通8GB*2) DDR5 4800 
雙條:美光Micron Crucial 32G (雙通16GB*2) DDR5 5600 實測文

▲你可以注意時脈,DDR5最少是4800起跳,而DDR4常見是3200

以上就是一般你會看到的記憶體規格,這些規格是什麼意思,我們接著看下去。


一、記憶體(RAM)的容量與硬碟的容量到底有什麼區別?
硬碟的容量是指你檔案儲存的地方,關機後資料還在。

記憶體容量則是CPU執行程式時暫存資料的地方,關機後就不見了。

要特別注意的是,記憶體的大小會直接影響系統的整體效能。這也就是為何一般文書機用8GB記憶體也能用,但繪圖遊戲機最少要16G以上,因為執行繪圖、遊戲程式時CPU需要「暫存資料」的空間更大,如果空間不夠用,那就尷尬了,你的CPU明明用的很頂級,但電腦卻跑的卡卡的。


記憶體容量目前常見是單條8G、16G、32G (沒有單條64G)
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單條48G、24G←這種其實不建議,建議以主流容量為主,比較省事省心。

 


二、記憶體該用哪一個廠牌比較好? (請選大品牌)
目前常見的記憶體品牌有美光(Micron Crucial)、金士頓(Kingston)、威剛(ADATA)UMAX芝奇(G.SKILL)科賦(KLEVV)十銓(Team)海盜船(Corsair)等等。

個人的建議是以你聽過的大品牌與您送修方便為主,通常是品牌越大送修越方便。

大部份的廠牌都有提供記憶體永久保固(終身保),至於這個永久是指多久,通常是指市面上還有人在使用。例如現在10幾年前的DDR的記憶體根本沒人在使用了,你有可能拿一支故障的DDR記憶體去跟原廠盧你要維修嗎?

 


三、價格
大部份的電腦零件通常會越來越便宜,但記憶體除外。

記憶體的價格波動比較大,有時候還會越來越貴,不一定。

目前DDR5 16G一條大約1千多,32G大約2千多。


四、記憶體容量 (最少要16G保險)
目前市場上有4G8G16G32G 四種容量為主,無論是文書、遊戲或繪圖用途,建議最少裝到16G


補充:從2024年開始有一些單條24G或48G的記憶體,這種比較少見,我一般不會推薦,我會建議你還是盡量用主流的容量。


1:記憶體裝8G應該就夠了,有需要裝到16G嗎?
i3文書機:建議最少8G,預算ok的話,建議直接裝到16G
i5遊戲機:最少要8G,如果預算夠的話,直接裝到32G更好。
i7效能機:我最少會裝到16G目前都是直接裝到32G

補充:
1. 有些主機版如H81晶片(2013),記憶體最高只支援到16GB,如果你要插16GB以上的記憶體,要注意一下主機版有沒有支援。

2. 單條32G的記憶體在2020年上市開賣了,理論上432G=128G,但請注意主機板的記體體上限,以2020年以後新款的主機板來說,大部份都有到最高64G,但最高128G則不一定,這一點請注意。

3. 系統方面WIN7專業版及WIN10 / WIN11家用版 64位元最高支援到128G 記憶體,WIN10/11 專業版 64位元支援到2TB


2:如果是I7的繪圖機,16G記憶體夠嗎?
答:一般用途16G我覺得也夠了,如果3D繪圖需求真的很吃記憶體,特別是您的圖很大又同時開很多圖時,那麼肯定是裝到32G以上會更好。
 

3:我有影片轉檔的需求,請問記憶體要裝多少適合?
答:影片轉檔或製作主要是吃cpu效能,如果要轉檔快就是CPU裝到I7I9,另外記憶體最少要裝到8G,預算OK的話裝能到16G肯定會更好如果你是影片編輯需求,建議到32G記憶體肯定會更好。
 

4:我想要模擬器多開,請問記憶體16G夠嗎?
答:多開還要順,如果是4~6,這樣16G還夠,如果是6開以上建議還是要32G保險,而且最少要裝一張中階GTX1650等級以上的獨顯。請參考:【組裝維修經驗談】模擬器需不需要加獨顯? 記憶體要幾G才夠?
 

5:我想要吃雞,記憶體8G夠嗎? 加到16G會不會比較快?
答:以前大部份的3D遊戲單開的話8G也夠,但建議最少也要16G以上才不會拖到CPU的速度,目前(2025) 遊戲需求記憶體建議直接32G。


 

五、記憶體是要買單條的,還是所謂的雙通道,四通道、甚至八通道?
一般都是買單條的,我也建議你買單條即可。

如果單條的買2條,插上去也可以跑雙通道,並不是你要買一組兩條俗稱雙胞胎(Kit組合)的記憶體才能跑雙通道,但如果你有如果您有記憶體超頻需求,那建議要買一組兩條的雙通道記憶體「理論上」會比較好超。

目前常見的主流主機板,就算是超頻的Z系列主機板也只有雙通道,四通道以上那是特殊需求。

補充:目前(2025)主流是直接買一組2條雙通道記憶體。
例如:金士頓 Fury Beast DDR5-6000 32G (16G*2條/黑散熱片) 

如果要插雙通道,通常是1-2槽、3-4槽這樣插,這種插法就是有雙通道(如上圖)

您可以參考主機板的手冊(如上圖

2020年以後的主機板,有一些會直接標明雙通道優先插槽(FIRST)

1:雙通道技術對效能提升大嗎?
答:單通道是64bit,如果是雙通道或多通道可以提供128~256bit的頻寬,理論上約有2~4倍的效能提升,請注意這只是理論上,以目前DDR4記憶體來說,文書用途有沒有雙通道真的沒差別,遊戲或繪圖用途建議雙通道會比較好。
 

2:單通道跟雙通道,哪一種比較好?
答:我的建議是8G以內就是單通道。16G就是8G*2條跑雙通道,32G就是16G*2條跑雙通道,至於要怎麼插才會有雙通道,每張主機版不太一樣,請詳閱主機版的說明書
 

3:有些記憶體是2條裝,標榜雙通道。(例如8G*2=16G)
答:這種2條裝的雙通道記憶體跟使用者自己插2支跑雙通道,就速度上來說是一樣的,除非你有記憶體超頻需求,否則建議是買單條裝的就好,如果是2條裝的雙通道的記憶體,萬一以後其中一條故障必需2條一起送修,麻煩。

4:只要兩條RAM,同樣的型號插在雙通道的位置就有雙通道的效果嗎?還是只有特定的RAM才能跑雙通道。
答:理論上兩條記憶體插在雙通道插槽就會雙通道的效果,並不需要特定的RAM。當然啦,如果是兩條一模一樣的記憶體會更好。

以前早期普遍會有一種說法,如果要跑雙通道,就是要兩條容量一樣的記憶體,例如8G+8G,但實際上8G+16G,只要有插在對應雙通道的槽,一樣可以跑雙通道。(我已經有實測過了)

補充:筆電記憶體插二條8G+16G也有支援雙通道嗎? (答案是有的)


5:有些人說記憶體單條16會比雙條8g效能會差一點是真的嗎?
答:這就是有沒有跑雙通道的意思,理論上跑雙通道會比單通道快,這種快在文書需求時感覺不出來,遊戲需求才「可能」會有感覺,因為實際跑雙通道時FPS會比較高一點點。


6:雙通道的記憶體為什麼會比較貴? 直接買2條一樣的不是也是雙通道嗎還是說效果功能有差別?
答:「一組2條」雙胞胎的記憶體這種會比較貴,因為有挑過, 但在使用上跟直接買2條是一樣的沒錯,我一般建議你直接買2條一樣的即可,我是覺得沒有差別。(除非是價格差不多,那你也可以直接買一組2條的雙通道記憶體)


7:我想額外加裝一條16G的記憶體,請問插三條8+8+16的話是可以跑雙通道的嗎?
答:實測插三條還是有雙通道 (說明)


8:記憶體非對稱的雙通道會不會造成系統常常不穩跟當機呢?例如插8+8+16
答:只要你記憶體能插進去,能開機,開機抓到的,那就是能用。至於是否穩定? 這個不好說,你實測一下就知道了 (說明)


9:如果同樣的容量,雙胞胎(一組2)跟四胞胎(一組4),有沒有什麼差別?
答:基本上沒有差別,因為你同時插2條或4條都一樣是跑雙通道,並不是你插四條變四通道。(說明)

對於記憶體很多人會有三個迷思
.時脈:8000>7200>6000>...(省略)>3200>2666>2400
.通道:四通>雙通>單通
.盒裝:四條>雙條>單條
基於以上三點,很多人就會要買6000、四通道、四條裝,這樣才會比較好?
是嗎? 那只是你個人的「使用感受」比較好而已。


10:我插了4DDR4-3600-16G記憶體,為何無法跑雙通道?
答:CPU-Z1x64bit就是單通道,2x64bit就是雙通道→說明


雙通道的問題真的非常多人問,而且常常起爭議,例如:【網友建議】何不直接拿數據給觀眾自行判斷? 這個作法更中立且專業得多? (以記憶體雙通道為例)
 


六、記憶體頻寬:DDR2DDR3DDR4DDR5

不同的頻寬是不相容的,也無法混插
例如你沒辦法把DDR5插在DDR4上面。

DDR2大約是2010年,目前很少見,早就停產了。

DDR3Intel 第二代~4代約2010~2015年左右
例如DDR3-1333DDR3-1600(目前還有新品)

DDR4intel 第六代以後約2016~至今
例如DDR4-2133DDR4-2400DDR4-2666DDR4-3000DDR4-3200DDR4-3600

DDR5intel 12代以後2021~(目前的最新款)
例如DDR5-4800DDR5-5200DDR5-5600、DDR5-6000、DDR5-6400

補充:2024年在選購第14CPU的主機板時要注意,主機板有DDR4DDR5兩種版本,你買的時候要注意,因為DDR4DDR5是不能混插的。
 

1. 2025年的常見頻寬是DDR4-3200 DDR5-5600以上
要買哪一種頻寬的記憶體,主要還是要看你的主機版是支援哪一種,買錯了你根本插不進去。
傳輸時脈可以向下相容,所以如果都是DDR4的規格,基本上不太需要擔心買錯插不進去不能用的問題。

2. 理論上DDR4時脈可以到4266Mhz,容量128GB
但目前市面上的記憶體還是以DDR4-3200最常見,容量為8G16G32G一條。

3. 如果您選擇了高時脈的記憶體,可能需要到BIOS設定頻率
例如DDR4-3200,這只是表示記憶體可以穩定在3200MHz的時脈下使用,但你可能還需要BIOS中設定,否則記憶體可能會被當成21332400在跑。

補充:目前(2025) 記憶體大都是DDR4-3200DDR5-5600這個等級

1:我要怎麼知道我應該要買2400266630003200
答:最保險的作法是上官網查主機板的記憶體支援。而如果要簡單一點,2021年以後的新電腦,記憶體最少要DDR4-3200-8G這個等級。

2:一般主機板最多支援4條、時脈是否都要相同?
答:2020年的B460系列來說,記憶體時脈支援 2666/2400/2133 MHz,也就是說這三種都可以,但如果兩條時脈不同會降頻,例如26662400混插,時脈是跑2400

補充:CPU等級也有影響,以B460來說 I7I9最可以支援到2933


問3:如果同樣都是DDR4,但時脈不同,例如我把舊的主機上2400MHz的記憶體跟新主機上的3200MHz裝在一起,這樣是不是會讓原本3200的降成2400在跑?這樣會有影響嗎?
答:是的,會降成2400在跑,不會有影響,而且你也感覺不出來有什麼差別。


4DDR4-3000是不是比DDR4-2666還快?
答:理論上是如此,但實際上要看您的主機板是否有支援,例如以2018年第八代300系列的主機板來說,B系列、H系列最高只支援到DDR4-2666Z系列的主機板才有支援到DDR4-3000以上。如果DDR4-3000的記憶體插在H系列的主機板也可以向下相容,但速度是跑DDR4-2666

另外還一點很重要,很多人會以為我記憶體插DDR4-3000速度就會比DDR4-2666還快,而事實上不一定,為何?因為記憶體DDR4-3000的意思是最高可以穩定在DDR4-3000這個頻率上跑,不代表你插3000就是跑3000

那要怎麼辦?答:請到BIOS中設定記憶體的頻率。


5:以第10代i5來說,記憶體只支援到2666,所以是不是買2666就好,不需要買到3200
答:理論上是的,你買到2666就好,但因為目前2666反而比較少,大都是3200,價格也差不多,所以你就買3200的吧,都相容。


6:插不同廠牌,不同容量8G16G 記憶體是否會有問題?
答:理論上都相容,但實際上不一定,因為品牌太多了,你要實測才知道。請參考:拆開來看都是好的,組在一起就是有問題,怎麼辦?


7:我的記憶體明明是原生3200MHz,為什麼只跑2133MHz,而且一開X.M.P調整就跳出黑屏?
答:可能是不相容,也有可能是記憶體本身有問題,總之這個需要交叉測試一下(說明)

8:我的記憶體明明是DDR4-3200,為何BIOS顯示是2133
答:請到BIOS中調整憶體體頻率即可→實例

注意:記憶體頻率如果您沒有把握請不要亂調,調錯會有問題,例如:開機停在Windows Boot Manager無法重灌,怎麼辦? (記憶體頻率設錯)

 


七、記憶體延遲時間 (通常忽略不計)
記憶體的延遲時間是指記憶體讀寫資料的反應時間,例如CL8是指記憶體讀取資料的延遲時間為8個時脈週期。一般DDR3的延遲時間為5~11DDR416DDR540,這個數字對記憶體效能影響不大,在選購時都是忽略不計。

八、記憶體有沒有散熱片有差嗎?

以前(大約是2022年之前),如果是要做記憶體超頻,建議要有散熱片比較保險,否則有沒有散熱片沒差大部份的記憶體都是沒有散熱片的。

現在2023年以後,新款的記憶體無論是DDR4或DDR5基本上都有散熱片了,主要理由是DDR5 時脈高比較高溫,所以加裝散熱片,而新款的DDR4記憶體也都跟著加上散熱片了。
 

 九、記憶體有RGB燈光功能會比較好嗎?

速度是一樣的,RGB的優點是有燈光,缺點是會比較貴,現在有很多電腦零組件為了電競會標榜有RGB效果,如果你希望記憶體能和機殼、主機板、顯示卡一樣都有燈,你在購買記憶體的時候也可以選擇有RGB功能的記憶體。
 


十、記憶體故障要怎麼送修?
請先上網查該廠牌的官網,先打個電話去問清楚送修地點,再寄過去就好了。另外有些廠牌有提供故障現廠換貨服務,如下:
1.
金士頓:線上報修 或 全台授權換修地點(順發)
2.
威剛:威剛科技客服中心-傳送門
3.
美光:送代理商捷元
4.
創見:創見或直營門市 - 傳送門

保險起見,你要去之前最好都先打個電話問一下,以免白跑一趟。

 

好,以上是記憶體的選購重點與注意事項,接下來看繼續看常見問題。

 

1. 如何查看目前電腦的記憶體
答:右下角(內容)→工作管理員→效能→記憶體
這樣你就可以知道目前記憶體的容體,已經用了幾%,也能知道目前插了幾條(插槽),最多能插幾條,也能看到記憶體的速度。

如果您還想知道詳細的電腦規格,請參考:如何查自己電腦的規格

2I5-13500有支援DDR5-6000的記憶體嗎? 因為我看官網寫Up to DDR5 4800 MT/s
答:支援Up to DDR5 4800 MT/s,是指最多支援到4800。至於你插了DDR5 6000,能不能支援,這個還要看你的主機板晶片的等級而定。 (說明)

3:桌上型電腦要增加記憶體,可以自己買來裝嗎?
答:裝記憶體其實不難,插槽的中間有一個防呆凹槽,可避免你插錯。
請參考:如何安裝(加裝)記憶體。建議你可以拔一支記憶體到賣場買一支一樣的回來插(可避免買錯)

但很多時候買回來插進去會沒辦法開機或沒辦法抓到新增的記憶體,怎麼辦?
以下四個步驟請檢查一下:
1. 32位元作業系統只能抓到3G左右,要64位元的才能抓到4G以上
2. 你可能沒插好,請重新檢查。
3. 兩支記憶體不相容,請先單獨各別插一支試看看。
4. 可能你插的槽剛好吃不到,換個插槽插看看。
基本上就是這樣,如果真的還是沒辦法,那就別在瞎搞了,讓專業的來吧。
請參考:加裝記憶體,開機一直嗶嗶叫,怎麼辦?



4:為何我記憶體明明有4G,系統卻只有3.2G
答:2009年以前,當時的主流作業系統是XP 32位元,XP 32位元記憶體最多只能用到3.25G左右,再上去系統也抓不到。簡單來說2013年以後的系統一定要裝64位元。


5:為何我的記憶體明明有32G,卻只抓到14G?
答:這個要設定一下,請參考這一篇


6:我只是剛開機上個網,記憶體就爆量到7G多,怎麼辦?
答:請參考win10線上更新後,記憶體使用量暴增,怎麼辦? 


7:我的電腦會開機沒畫面,有時候會不定時藍屏,有可能是記憶體故障嗎?
答:不一定,你可以用win10/11內建的記憶體診斷工具檢測,試著將記憶體的金手指清潔 看看,請參考這一篇:我的電腦常常會當機 (記憶體故障)


8:記憶體24G 18G放一起(混插)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答:一般是不會有問題,注意事項請參考這裡

補充:加裝記憶體,理論上可以隨便插不同容量,但實際上不一定,可能有不相容的問題,例如:主機板跟記憶體不相容


9:我的老電腦,升級記憶體速度會變快嗎?
答:以文書上網需求來說,如果您的記憶體只有4G,建議加裝到8G肯定會更好,但如果目前已經是8G了,有沒有升級記憶體,我覺得差別不大,反而是加裝SSD速度才會有明顯改善。


10:我的記憶體現在用的是4GB-DDR4-2400MHz,我想加到8G,但是我上了PChome查了一下發現有好多品牌,我要怎麼知道哪一個品牌的記憶體我能用呢?
答:看規格,規格對了最重要,例如你就是買4GB DDR4 2400MHz這種規格,品牌其次,你就買你聽過的大品牌即可。


11:我的電腦是第七代的I7,記憶體是DDR4-2400-8G*2條,我目前要加購記憶體DDR4-3200-16G可以嗎?
答:理論上32002400是相容的,但是目前有很多3200的記憶體上面會註明「適合於第九代以上的CPU」,雖然說就算有註明「第九代以上CPU」但實裝也行,也不是說不行,總之這一點請注意,擔心踢到鐵板。(說明)


如果要保險一點,舉例:
UMAX 16GB DDR4-2666原生顆粒製(2048*8)適用第9CPU以上
UMAX 8GB DDR4-2400
原生顆粒製(1024*8)相容所有新/舊款CPU

說明:
(1024*16)(2048*8)
皆為新顆粒,通用intel 8代及Zen以上CPU
(1024*8)
相容所有新、舊款CPU

簡單來說,如果您的電腦是2019年第9代以後的電腦,記憶體隨便買都可以,如果是2018年第8代以前的舊電腦買記憶體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顆粒是1024()、還是2048()實例說明
 

12:我的記憶體原本8G*2=16G,我再加裝216G之後(共插4)無法開機,怎麼辦?
答:這種是不相容問題,你如果要插4條,以本例來說你4條一定要同樣的容量,例如4條都是16G,這樣就能開機了(說明)


13:記憶體超頻會影響壽命嗎?  超頻設定會複雜嗎?
答:擔心超頻壽命,那就不要超頻。至於設定並不會複雜,現在bios都有提供一鍵超頻功能。

如果你是一般使用者,建議不要去超頻,你為了超頻還要特地買可超頻的記憶體,就算真的讓你超上去了,你也感覺不出來有沒有比較快,但你又會擔心超頻影響壽命的問題→(說明)

如果你是電腦DIY玩家,那你想超就超,不過因為主機板及記憶體的型號很多,所以你在買之前要先爬文研究一下,這就是當超頻玩家的樂趣啊。(說明)
 

14H470的主板,記憶體可以超到2900嗎?
答:H470有支援到2900,所以這不是超不超頻的問題,請參考(這裡)


15:請問筆電用的記憶跟跟桌機有通用嗎?
答:筆電用的記憶跟跟桌機不一樣,不能通用,而且筆電的記憶體安裝因為要拆筆電,所以難度比較高,建議加裝要送回原廠處理。
請參考:如何加裝筆電記憶體?


168年前的電腦升級到win10更慢了,升級記憶體有用嗎?
答:沒用,升級SSD才有用,只要你的記憶體有8G以上,一般都夠用,舊電腦很慢通常是要從加裝SSD來解決(說明),當然也可以升級CPU,但升CPU通常跟整台電腦換新差不多了(說明)


17:電腦關機後虛擬記憶體不會釋放,會一直累加直到100%,然後就當機,怎麼辦?
答:關閉睡眠、關閉休眠→說明

18:如果實體的記憶體不夠用,我可以設定「虛擬記憶體」來增加容量嗎?
答:可以,但不建議這樣做,因為治標不治本,靠硬碟虛擬出來的記憶體很慢,還不如直接加裝記憶體。(說明)


19win10的記憶體上限為何?
答:32位元版,上限都只有4G (現在應該沒人裝32位元版了啦)
如果是64位版如下:
家用版  128 GB
專業版 – 2TB
企業版  6TB
教育版 – 2TB

請注意目前大部份的主機板通常只支援到64G,如果超過64G記憶體也要看主機板是否支援。

20:我的主機板是華碩的H110M-A,記憶題是DDR4-2133的目前使用二隻8gDDR4-2400,如果我要升級買二支16gDDR4-2666,請問可以相容嗎?
答:DDR4-21332400有相容,但H110-A,這張主機板最多只能插2條記憶體,因此你沒有辦法同時插4支,而且記憶體最高只能支援到32G,這一點請注意。


 

21:想請問記憶體頻率,主要是看主板寫的頻率上限,還是CPU的記憶體頻率上限?
答:電腦零組件通常是向下相容,而不是向上相容。
舉例:
I7-13700
DDR5最高到5600
b760-A
主機板不超頻,最高到5600

你買的記憶體如果是4800,那肯定沒問題,最高可以到買到(原生)5600,原生的意思就是出廠就是跑5600,不需要超頻。

所以你買的記憶體如果買超過5600,例如6000,其實也能用,但時脈就是跑5600,因為是向下相容。


問22:在CPU官網規格上看得到「最高記憶體速度」,例如4x1R   DDR5-3600,這是什麼意思?
答:前面的2或4比較簡單,就是你插2條或插4條記憶體的意思。
後面的1或2R是指記憶體規格的Rank數,而這個Rank數並不是指通道,而是指一個資料區塊,這個區塊其實不太好懂,但但很多人會這樣簡單理解,1R是單面記憶體,2R是雙面雙面記憶體。(說明)




23:我插了2條記憶體,我要怎麼知道我的記憶體是否跑雙通道?
答:請到CPU-Z官網下載CPU-Z,有英文版及簡體中文版,你下載ZIP版本即可,現在系統都是64位元的,你執行64位元→MemoryDual(雙通道),如果是單通道會是single


補充:

傳統的記憶體一條位寬是64bit
雙通道就是2 x 64bit128bit
DDR5一條是2 x 32bit仍然只有64bit
一樣要兩條跑4 x 32bit才會得到該有的高記憶體頻寬

舊版的CPU-Z會把DDR5單條2 x 32-bit認定為雙通道,但兩條4 x 32-bit就會顯示為四通道(Quad),這時插兩條DDR5還顯示雙通道就不對了。

目前新版的CPU-ZDDR5已經改用2 x 32-bit4 x 32-bit標示而不是通道數了。
 


 

▼其他電腦零組件的選購與推薦:
1. CPU
2. 主機板 
3. 顯示卡
4. 記憶體 (本文)
5. 固態硬碟SSD
6. 傳統硬碟HDD  
7. 電源供應器  
8. DVD/藍光 燒錄器
9. 機殼   
10. CPU散熱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站長資訊:嘉豐電腦 

 詢問方式:常遇到的問題
 電腦組裝:找嘉豐/組電腦


以上圖示來至Google大神搜尋到歐飛提供分享,感謝分享,有冒犯之處請來信告知


熱門討論案例

最常遇到問題

【懶人專用】電腦零組件及週邊設備選購系列彙整說明(2025年8月)

  ( 新 ) 客戶詢問: 請問有沒有一系列從頭講解電腦組成 ? 嘉豐: 有,目前有開放一個「電腦選購」系列,就是專門在講解電腦組成的零組件及選購,隨著該系列文章文章越來越多,很多新 ( 舊 ) 客戶可能找不到,所以會陸陸續續把電腦零組件選購說明整合在這一篇。 以下的零組件選購文也會一直不斷疊代更新。 一、電腦主機零組件:   ▎ CPU   (2025年8月) ▎主機板   (2025年8月) ▎顯示卡      (2025年8月) ▎記憶體    (2025年8月) ▎固態硬碟 SSD     (2025年8月) ▎傳統硬碟 HDD     (2025年8 月) ▎電源供應器      (2025年 8 月) ▎內接 DVD 燒錄/藍光燒錄/外接式光碟機      (2025年8月) ▎機殼      (2025年8月) ▎ CPU 散熱器      (2025年8月)   二、週邊設備 ▎螢幕      (2025年8月) ▎電競螢幕   (2025年8月) ▎鍵盤、滑鼠、喇叭      (2025年8 月) ▎耳機麥克風     (2025年7月) ▎網路攝影機   (2025年7月)   ▎無線路由器 (wifi) & 交換器      (2025年8月) ▎ UPS 不斷電系統   (2025年8月)     ▎點陣 / 噴墨 / 雷射印表機   (2025年7月)   ▎ USB 隨身碟/ 2.5 吋行動硬碟/ 3.5 吋外接硬碟   (2025年8月) ▎ NAS 網路儲存裝置   (2025年7月)   ▎客戶專用/電腦週邊設備的選購建議   ...

【懶人專用】我要詢問,怎麼詢?(2024年1月)

  首先我要感謝您願意來跟我詢價,謝謝。 不過有些事我希望一開始就跟您說明清楚。 我的報價是依客戶的 需求 與 預算 來報價,而不是客戶隨便問問,我隨便報報,請參考: 您只給我需求,不給我頂算,我很難辨... 再來, 我並不是網友的免費開單工具人 ,如果網友只是想找人開單,請參考: 請幫我看菜單,有沒有什麼問題?  醜話說在前頭: 有些客戶很急著要知道報價,我講什麼都不想聽,就是吵著要報價單,如果是這樣的客戶麻煩您直接找別人,我在沒有完全了解您的需求與預算之前,你就要我報價,我到底是在報什麼價? 還有一個常見問題: 文書機組 i3 或 i5 ? 遊戲機組 i5 或 i7 ? 請參考: 其實沒有效能過剩的問題,只有預算的問題。  如果您想跟嘉豐買電腦 ,請參考: 找 嘉豐 /組電腦   有詳細說明。 請依照我的詢價流程來,也就是要麻煩您先爬個文,先確認一下嘉豐是否符合您的要求,如果有符合您再來詢價,這樣可以大大節省客戶的詢價時間。 為了節省客戶的詢價時間,以下這些情況,並不適合找嘉豐: 一 .  只是想要詢價,並非真要想跟嘉豐購買 說明: 你來詢價,我卻不用報價,為何?   二 .   假詢價、真諮詢 說明: 我想買,但我不想跟你買。   三 .  客戶拿別人的單或自己開規格,再找嘉豐 報價及建議 說明: 只要是開菜單來的,我其實都不適合。   ※原因是怕不好溝通,開單來,好溝通好協調,此問題略過 四 .  只買主機 ( 硬體 ) ,系統 ( 軟體 ) 要另外找人處理 說明: 可以幫我安裝系統嗎   五 .   我買過去讓你直接組裝,看多少組裝費? 說明: 可以,麻煩,請先看此文說明 組裝費過不去   六 .   冷門規格與特殊需求 說明: 組裝 模式 與 組裝費 方式   七 .   幫親戚朋友或同學詢價 說明: 我想幫我朋友詢價   八 .  最低價得標 說明: 公司客戶來要報價單   九 .  我上網查了一下價格,跟你的報價差滿多的,為什麼? 說...

【懶人專用包】筆電選購建議與常見問題(2024年)

  本文收錄的是筆電選購的常見問題,建議您可以利用「 Ctrl+F 」來搜尋本文的關鍵字,這樣比較快一點,否則本文的文章真的太多了,不要說你,連我自己也看不過來。   ※ ( 以下文章無法點選還再補文中 ) 筆電選購懶人包目錄 一、 常見問題   ←推薦 二、 筆電推薦 / 報明牌   ←推薦 三、 網友詢問系列   ←這是最受歡迎的系列 四、 筆電選購問題 五、 筆電選購經驗談 六、 教學-學習文 七、 筆電升級及維修   一、常見問題   1.   詢問筆電評價如何,可不可以買?   ←筆電問題,發問技巧 2.   筆電選購推薦:如何挑選一台筆電    ←這一篇是筆電選購的精華版 3.  筆電的規格怎麼看 4.   筆電選購最常被問的三個問題 5.  筆電改機後的保固怎麼算? 6.   買筆電時,您需要注意的雷區 7.  大原則你掌握好,小細節你自己取捨,不用太糾結 8.  筆電要買什麼牌子比較合適? 9.  購買全新筆電的注意事項   10.  我想要一台 14 吋、輕薄、高效能的筆電,預算 5 萬 11.  你應該把重點放在保固與維修 12.  我想要挑一台繪圖用的筆電     13.  如果我要買筆電,我會買哪一台?   14.  Mac 的筆電可以買嗎? 15.  筆電的 CPU 型號怎麼看?   16.   微軟的筆電 Surface Pro 6 可以買嗎?   ↑回目錄   二、筆電推薦 / 報明牌 1.  筆電推薦報明牌:文書型 / 輕量 2D 遊戲 / 輕量 2D 繪圖   2.   筆電推薦報明牌:高效能型消費機/影像處理/ 2D 繪圖需求 3.   筆電推薦報明牌:電競型 / 遊戲機 / 適合 3D 遊戲 ...

【每月電腦組裝資訊】目前組裝不缺CPU,但缺高階顯卡,N卡或A卡都缺,但RTX5060Ti及5070已經有貨了(2025年8月版)

目前每個月都會新增一篇電腦組裝說明,其實組裝的 大原則 都是一樣的,會在文章前面補充一些當月的組裝最新資訊,如下: 一、目前組裝不缺CPU,也不缺顯卡,但5070TI以上的高階顯卡會限組裝。 等了二年新款的RTX50系列終於在1/31上市了(5090及5080)、2月上市(5070TI),但一直缺貨,直到現在(8月)終於不缺貨了,但部份高階型號會限組裝。 除了N卡的RTX50系列之外,還有A卡的RX90系列。 RX 9070 效能對標 RTX5070 RX 9070XT 效能對標 RTX5070TI RX9060XT 效能對標 RTX5060TI 你如果平常用N卡,建議還是繼續用N卡,這樣最省事省心,缺點就是比較貴。 但N卡貴也有貴的道理,簡單講就是貴是貴了點,但效能比較好,而且穩定性比較高。 請參考: 【A卡實測記錄】我自從換了RX9060XT之後遇到的四個問題與解決的方法 (例如畫面不定時黑屏幾秒又自動恢復) 二、Intel目前組裝是第14代及第15代都有人組 例如:i3-14100、i5-14400、i7-14700都還有貨,還是有不少人組。 目前第15代的非K只有U5 225F、225、235三款上市,那U3、U7、U9的非K呢?  (答:不知道何時上市) 第15代的Ultra 200S系列,因為從4月開始有「K版CPU 專案優惠特價」降了好幾千(要搭主機板),所以慢慢開始有人組Intel第15代了 以I7-14700跟U7 265K比較起來,價差大約2~3千之間,如果預算OK,我會建議組第15代也就是U7。 問:這次Intel 13&14代 CPU的災情,想聽聽你的看法? 答: 關於Intel第13~14代cpu縮缸的災情,並不是所有的第13~14代cpu都有災情,其實是K版或I7以上的CPU才有災情。 我目前就遇到三顆故障,三顆都是i9的,目前已經有解決的方法,簡單講就是要更新2024年10月以後的BIOS版本。 請參考: 請問 Intel第13-14代的縮缸災情算是得到解決了嗎? 答:請更新2024年10月以後的BIOS版本,避免CPU電壓過高的問題。   三、AMD Ryzen 9000系列處理器,2024/8月上市 例如 : R5-9600X、R7-9700X、R7-9800X3D,這三顆是最熱門的,最多人組,而且目前供貨...

【選購與推薦】SSD固態硬碟(2025年8月)

先講SSD的選購重點: 容量1~2TB,大品牌 (例如美光、金士頓)、 五年保,TLC顆粒  (沒有講是什麼顆粒通常都是QLC顆粒)。   目前固態硬碟(以下簡稱SSD)已經是標配了 , 也就是說現在電腦可以不裝傳統硬碟(以下簡稱HDD),但一定要有SSD。 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客戶只裝 SSD ,也就是 只裝 2 顆 SSD ( 一顆系統碟+一顆資料碟 ) ,但沒有 HDD 。 為何說現在裝 SSD 已經是標配? 1.  速度快: SSD 的讀取速度是 500m/s 以上,傳統碟碟約 100m/s 左右 2.  價格合理: 500GB( 約 1000 多 ) 、 1TB( 約 2000 多 ) 、 2TB( 約 3 千多 ) 就算文書機也要裝 SSD ,速度真的會有明顯的改善。   .2018年以前的主流SSD是 Sata  SSD Sata的速度天花板大約是500MB/s。 .2018~2022年的主流SSD是M.2  Gen3  SSD Gen3的速度天花板大約是讀:3500MB/s,這個速度對於大部份的使用者來說其實也夠用了。 .2023年以後的主流SSD是M.2  Gen4  SSD Gen4的速度天花板大約是讀:7000MB/s。 .從2023年開始最新的M.2  Gen5  SSD上市了 速度最少是10000MB/s起跳,速度直接比Gen4快上一倍這個肯定是優點,但目前Gen5還不普級,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大部份的主機板並不支援Gen5,而且Gen5 SSD價格貴很多。 所以現在(2024年)組裝的新電腦是直接Gen4 SSD了。 (除非是真的預算很有限或舊電腦,才會考慮Gen3) 請參考: SSD PCIe Gen 3  與  PCIe Gen 4  有何差異? 至於舊款的2.5吋Sata接口的SSD,目前也還有,如果你的電腦是2017年以前的舊電腦,建議裝Sata接口的SSD會比較保險一點。 先提結論: SSD 用過就回不去了。 SSD 的選購要點: SSD 是一定要的,容量最少 500G (建議直接1TB或2TB),M.2 Gen4 ,大品牌,5年保。 如果你是 2025 年購買全新電腦,...

【電腦組裝】機殼的選購與推薦 (2025年8月)

  客戶來電詢問: 請問有什麼種類的機殼是注重在散熱? 嘉豐: 依據您提問的意思是想了解一下 什麼樣的機殼散熱比較好 ,然後再推薦你幾個 散熱好的機殼 想法意思 ! 先在此提結語,每個人的需求與預算都不同, 沒有一款機殼是完美的,每一款機殼都有優缺點,而且很多時候優缺點還是可以互換的 。 舉例,通常散熱越好的機殼,風扇越多,灰塵就越多,而且會越吵,相信這不是您會是理想的機殼模式。 而是您想要追求的是一個符合你個人需求 + 喜好的平衡點, 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散熱要好,你要散熱好,那為何不直接開冷氣豈不是更好,電腦涼,你也跟著涼爽? ( 舉例 )   在一開始先講機殼的選購要點,共10點如下: 1. 機殼不要太小,建議要ATX型/標準型 方便散熱、安裝與整線 如果是文書機可以考慮用小機殼,但我建議最好是ATX標準型機殼。 2. 機殼最少會有一個後置風扇,最好是前、後風扇各1 現在有不少機殼都是原裝後1+前2,直接選這樣形式會比較好。 3.  注意風冷(塔扇)散熱器的限高,與水冷支援的規格     空冷:常見塔扇高度通常在16cm以內,所以機殼支援塔扇的高度最少要16cm 水冷:如果你是買360水冷,那你的機殼就一定要有支援360水冷。 4.   顯卡的限長 如果你的顯卡超過30cm,就一定要注意機殼是否有支援。 5. 如果希望散熱好,就選擇上方有散熱孔的機殼    現在有側邊散熱孔的機殼很少,散熱通常是前進-後出 關於機殼的散熱效果,除了風扇數量之外,差別就在於有沒有上方散熱孔。 6. 價格約在1000~3000之間  太便宜或太貴都不建議,通常價格在1千元以上的機殼,鐵板都不會太薄,比較有品質, 而1千元以內的機殼就不用考慮了啦。 7. 是否要裝光碟機,HDD要裝幾顆? 目前新款的機殼大都沒有光碟機的空間,而且傳統硬碟HDD的空間通常只有2顆。 8. 目前新殼的機殼通常有玻璃側透,有一些還會原裝RGB風扇 玻璃側透跟RGB風扇不影響效能,純粹看個人喜好。 9. 沒有一殼機殼是完美的,所以你要抓大放小。 您想要的散熱好,又靜音、方便清潔、有質感,又便宜 (沒有這種機殼),主要就是根據你自己的需求、預算、喜好,然後抓大放小,不需要糾結,你的機殼買的再好,都跟你的...

【電腦組裝】CPU的選購與推薦:Intel&AMD (2025年8月)

  一、Intel CPU 最新狀況整理 目前主流: 第14代 (i3-14100、i5-14400、i7-14700等)仍有貨,依舊有人在組; 第15代的Ultra 200系列,因為從4月開始有「K版CPU 專案優惠特價」降了好幾千(要搭主機板),所以慢慢開始有人組Intel第15代了。 但目前非K只有3顆(U5-225、225F、235),非K的U7及U9至今都還沒上市。 災情說明: Intel 第13、14代 CPU 的災情主要集中在高階的K版與 i9 系列,有「縮缸」 問題。 解法是 (請更新2024年10月以後的BIOS版本,避免CPU電壓過高的問題)   第15代 (Core Ultra 200系列) 重點: 並非真正延續第14代命名,而是改為 Core Ultra 新系列,但目前已上市大多是K系列。 新腳位1851,搭配Z890主機板;雖然腳位不同,但散熱器與1700腳位通用。 效能提升有限(應用+5%、遊戲-6%),但功耗降低 20%,價格偏高,CP值下降。 命名解釋:如U9 285K代表Core Ultra 9 285K,未來Intel改以U開頭命名。 K=可超頻,F=無內顯。   二、AMD最新狀況整理 目前主流: Ryzen 7000、8000、9000 這三代目前都有人在組。 最新是9000系列(R5-9600X、R7-9700X、9800X3D)於 2024/8 月上市,採用全新 Zen5 架構,提升 IPC 16%、採 4nm 製程。 平台說明: 9000系列一樣是AM5腳位,與AM4散熱器兼容。 僅支援 DDR5,支援PCIe 5.0。 主機板搭配B650、B850、X870 系列。 市場表現: AMD 2025年銷量有機會首次 AMD > Intel,這是前所未見的市場變化。 因為Intel新品效能不如預期,現階段AMD非常强勢,Intel非常尷尬。   三、選購建議整理(給不同使用族群) ●文書上網影音使用者: 不必選擇高階CPU, 低階的Intel i3或AMD R5 即可。(目前AMD沒有R3) 不建議更低階(Pentium / Athlon) ●遊戲、繪圖、剪輯,高效能使用者 中高階以上:i5 / i7 / i9、AMD R5 / R7 / R9。 通常建議非K版本(溫度較...

【電競螢幕如何選購與推薦】遊戲/繪圖型/剪輯需求:2K或4K螢幕(2025年8月)

  在提議的前提: 很多人買電競螢幕有四個常見的誤區   一、以為我只要買2K或4K電競螢幕遊戲 效果就會更好,其實並不是 遊戲效果主要還是看電腦效能 ( 特別是 CPU 及顯示卡效能 ) ,並不是你買電競螢幕遊戲效果就能更好 ,說不定反而遊戲會更卡,因為2K或4K螢幕更吃電腦效能。 二、 以為我只要買 2K 或 4K 螢幕,畫質就會比較好 。 其實不一定,這只是在同樣的尺寸下解析度更高(可視畫面更多),2K或4K螢幕對於遊戲、繪圖、剪輯需求來說有用,但對於一般文書上網用途,你用2K或4K螢幕說不定反而會覺得不適應。 三、以為我只要買高刷新率(例如144Hz)畫面就會更流暢 其實不一定,如果你是遊戲需求,高刷新率可能有差,但文書需求高刷新率沒什麼感覺,再說文書需求通常有內顯,內顯不一定有支援高刷。 四、 買 4K 螢幕「看 4K 影片」跟「玩 3D 遊戲」是不同的概念 簡單來說 只要你是新電腦,就算只有內顯 HUD630 一樣有支援 4K 螢幕,看 4K 影片沒問題,在玩 3D 遊戲就會卡,因為玩 3D 遊戲吃顯示卡效能。 以前電競螢幕很貴,一般使用者並不會買,但現在27吋的2K電競螢幕的價格已經跌到5~6千元了 ,很多人就會想說換個2K或4K螢幕來玩玩看,然後就悲劇了。 因為你的螢幕是新的,電腦是舊的,電腦的效能跟不上你的電競螢幕 請參考: 玩遊戲有些場景會破圖,為什麼?  (答:螢幕太好,顯卡效能跟不上,換成1080P螢幕就正常了) 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請參考: 我最近換了4K螢幕,只有內顯,連上網都感覺LAG,需要什麼等級的顯卡才能順暢 ? (答:建議RTX3050以上) 以上簡單講就是 以為我螢幕買好一點,看影片、繪圖、玩遊戲就會畫質就會越好,錯,這只對了一半 , 你螢幕買的很好,但你的電腦效能跟不上也沒用 。 舉例, 有客戶買一台4K螢幕以為玩遊戲就好棒棒,結果卡的要死? 為何?因為舊電腦的效能跟不上啊。 這時客戶想要升級,最少要升級顯卡,為了要4K螢幕+3A遊戲大作,顯卡最少要挑RTX3070或RTX4060TI以上,然後電供也要跟著升級。 而CPU是6年前的I7-7700感覺效能也不太夠,那CPU升級到第14代,這樣連同主機板及記憶體也要升級,然後舊SSD是SATA的,也希望換成新的M.2 SSD。 也就是說,因...

【選購與推薦】NAS網路儲存裝置:檔案備份及檔案分享(2025年7月)

  NAS( 網路儲存裝置 ) 的功能有很多,一般使用者與玩家的需求也不同,本文我主要是針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明。 NAS 其實就是一台小電腦 ,搭配相關的 APP 之後功能其實非常多,例如網站伺服器、檔案伺服器、郵件伺服器,經常 BT 下載的使用者還可以直接在 NAS 上設定 BT 下載等等。 但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買 NAS 主要還是為了 檔案備份 及 檔案分享 這兩個功能,另外 NAS 還有 資料夾的權限功能 ,這也是很多使用者需要的功能,特別是中小型企業。 如果你有「大量及頻繁」的備份需求,那 NAS 是一定要的,你用 NAS 備份,肯定比你插行動硬碟來備份還要方便,缺點就是 NAS 比較貴。 另外 NAS 雖然可以設定一對一備份 (RAID 1) ,但就算 NAS 本身自動備份也並非萬無一失,總之, 如果您的檔案非常重要,請多備幾份 ,而不是把備份全交給 NAS ,那萬一 NAS 自己掛了,你就完蛋了。 關於NAS的選購,一開始我先總結一下: NAS是個好東西,但請記得:NAS 不是萬能、不是防毒神器、更不是永不壞掉的硬碟。 真正的重點是備份觀念,而不是單一設備。 花錢買NAS,不是因為你很有錢,而是因為你很怕「資料不見」。 沒有一種完美的備份方案,又省錢,又安全,又省時間,你只能針對自己的需求及預算抓大放小 ,而不是都不備份,等到檔案不見了才在怪硬碟爛或是Win系統爛(中毒)。 如果你有檔案分享與備份的需求,NAS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只要你家有路由器, 你加裝一台NAS真的不困難,缺點只有一個,要多花錢 ,這一點沒辦法,這就要看你是想要方便,還是想要省錢了。 但你要這樣想,跟你的硬碟故障「資料救援」比較起來(最少2~3萬救援費用),買台NAS似乎也不貴,入門款2槽的機型幾千塊就有了,現在反而是硬碟比較貴,例如光是一顆24TB的NAS碟都要2萬了,買兩顆就4萬了.... NAS選購及備份建議 【單人備份】 2 Bay + RAID 1  NAS +  雲端 or 外接硬碟 【家庭共用】 4 Bay + 4G RAM  RAID 1 +  行動硬碟 【中小企業】 6 Bay + 四核心CPU   雙 NAS 備援 + 雲端異地備份   好,關於 NAS 的選購...

【電腦組裝】顯示卡的選購與推薦(2025年8月)

  寫在前面: 一、目前(8月)顯卡終於不缺貨了,但部份5070TI以上的高階顯卡會限組裝。 RX 9070 對標 RTX 5070 RX 9070XT 對標 RTX 5070TI RX 9060XT 對標 RTX 5060TI 目前顯卡的主流還是以N卡為主,組裝建議是RTX5060以上。 二、在買RTX40及50系列新顯卡時要特別注意電源接口 如果是4070以下的顯卡,電源接口還是以前的8PIN或16PIN。 但如果是是RTX4070 SUPSER系列以上電源接口都是最新ATX 3.0的 12VHPWR (16 PIN) 或ATX 3.1(12V-2x6),都是16Pin,這個要特別注意,不要買錯電供了喔~ 雖然說 RTX4070S 以上顯卡本身都會附 12VHPWR (16 PIN) 的轉接線,但轉接線用起來就會怕怕的,為何 ? 怕燒毀 。 為什麼會燒毀? 問題主要是出在(12V)顯卡16針電源介面和電源接線的插頭上,不過目前燒毀災情主要集中在4090, 其他款比較沒聽說。 2025年1月新上市的RTX50系列 ,有兩張5090及5080。 2025年2月新上市RTX5070TI, 效能大約是RTX4080。 2025年3月新上市RTX5070, 效能大約是RTX4070TI 2025年4月新上市RTX5060TI, 效能大約是RTX4070 2025年5月新上市RTX5060, 效能大約是RTX4060TI 2025年6月新上市RTX5050, 效能大約是RTX4060 問:Super跟TI,哪一種比較強?   答: 先看晶片,再看等級,舉例 4070TI > 4070 ,這個很好懂。 而新款的 4070TI SUPER > 4070TI  ,有TI又有SUPER,肯定比又只有TI的強一點。 不過本質上差別不大,只要是4070等級你再怎麼TI再SUPER,效能還是輸4080。 排序: 5090>4090>5080>4080S>4080>4070TIS>4070TI>4070S>4070 目前組裝如果有遊戲需求,基本上就是 4060起跳, 總之看需求、看預算。 另外如果你真的看不懂,我教你一招最快的,看價格,越貴的越強。...